陈福云倾情演绎新化山歌《春来春又来》MV首发 超好听!超好看!

2023-05-10 14:56:27

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

关注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这种好文章!完全免费,放心订阅。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高清MV视频!

《春来春又来》歌词

春来春又来,遍地黄花开,

燕归栖檐角,鹊声满苗寨;
哥去无音信,花落等谁摘,
寨门枫树下,阿妹独徘徊;
春来春又来,阿妹独徘徊,
独徘徊……                            

       《春来春又来》是2006年原新化县文工团在“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演出的大型神话山歌剧《寻宝》的主题曲,该剧由胡马老师导演。该曲由原新化县教育电视台栏目编导、主持人胡华源老师作词、新化县文化馆音乐专干陈丽辉老师作曲、广州市音乐文学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闵老师编曲。

         《春来春又来》经新化艺校副校长陈福云老师精彩演绎后成为经典曲目,传唱至今,现在的新化县梅山演艺公司(原新化县文工团)把它作为每场晚会的谢幕曲!  (陈福云老师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传承人之一,师从作曲家邹荣先老师;曾获2016年·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全国山歌王大赛“中部赛区冠军”、“全国十大山歌王”称号!)

新化山歌:民间音乐的奇葩

神奇美丽的新化,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宋代以前此地为瑶、苗聚居地,汉称“梅山蛮”。直到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涌入,瑶、苗、汉民族逐渐融合,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劳作和生活,不断形成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瑰宝:新化山歌。

“穿堂之鼓堂壁悬,两头击鼓歌声传。”梅山人用俚俗的山歌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在深山老林打猎的惊险,开山劈水的壮举,到资水险滩打鱼捕虾的艰辛,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对朴素爱情的渴求,寄托了他们太多的梦想和期盼。

《新化文史》第三卷《新化山歌考》中记载,新化山歌是从“秦始皇兴起到如今”。据专家考证,新化山歌起源于秦代以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按内容可分为历史歌、劳动歌、仪式歌、陶情歌、时政歌、生活歌、儿歌等;按腔调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在音乐上特色鲜明,不管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起音都较高,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个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摇水动,具有粗犷、激越、调皮的抒情风格和野性美的特色。

新化山歌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播,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它对这一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以及民间音乐等多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间音乐的瑰宝。

新化山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陈福云老师:愿用一生让新化山歌唱得更响 传得更远

“一辈子一件事,传承新化山歌。”陈福云发自肺腑,向世界敞开了她的心扉。

 梦开梅山 唱响新化山歌

听着梅山童谣嬉戏于山间小径,农作时节,大自然的声音在父老乡亲的口中译成歌,悠扬对唱。陈福云一出生,就被这些由新化俚语作词成曲的新化山歌环绕,耳濡目染,传唱山歌也便成为她生来即会的本领,且一生钟情的事业。

“小时候,见游客到新化来游玩,我就会唱山歌给他们听,逗他们高兴。”陈福云回忆道。只要一开嗓,陈福云心里油然感到自信和幸福,因为游客听了有笑声,观众听了有掌声,乡亲听了有“回声”。即使毕业后进入县文工团做了一名戏剧演员,她还是心心念念让自己情牵梦绕的新化山歌。期间,拜师学艺,深入农村搜集和研究新化山歌,请教民间老艺人,参加全国各地的原声民歌展演和山歌大赛等等,致力将原生态的淳朴山歌唱出大山,传遍世界。

近20年不懈努力,所获嘉奖无数,梦想之花一路绽放。2016年,陈福云在“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比赛中获得“全国十大山歌王”称号,此前,她早已是小有名气的山歌手,演唱时粉丝组团呐喊,回乡时村民热情相迎,甚至一曲高歌还能唤起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一听到陈老师歌唱,就想起祖辈们的故事,顿时还会萌生强烈的返乡冲动。”有些在外创业的新化老乡告诉陈福云,这令她倍受鼓舞。

以梦为马 铺开“非遗”传承之路

2008年,新化山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新化山歌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陈福云实至名归。走访深山搜集和整理原生态新化山歌歌集,入村教农民唱山歌,自编自导山歌剧……一路走来,心中对新化山歌的挚爱逐渐变成对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越唱下去,就越想将'非遗'传承之路走下去。”陈福云说。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新化山歌源于古老神奇土地上的梅山先民,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以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方式,形成的一种独具梅山风韵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2012年至今,陈福云带领团队访遍梅山,把她父辈以及新化各乡镇老山歌手手中的原始山歌本经全部转换成电子版文稿存档,还请民间高手录唱山歌,并上传到资料库。“决不能不让老祖先的宝贝失传了!”陈福云想方设法保护着她所能触及到的传统文艺。目前,她收集了1万余首新化山歌。

“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过去5年,陈福云先后在紫鹊界、荣华乡组织200多名当地农民精彩演绎山歌实景剧《呼唤紫鹊归》和原生态音乐实景剧《谁与茶缘》,吸引近万人次前往观看,为宣传紫鹊界、龙湾湿地公园的旅游开发做出了贡献。之后,她还将在新化山歌中融入全县各乡镇的民俗风情,打造一支支符合当地特色的演艺队伍,创新推广及传承形式。同时,丰富梅山文化旅游资源,助推新化旅游业发展。

“非遗”传承之路任重道远,陈福云携梦前行,把新化山歌纳入新化艺校常规教学,一人担任山歌教师,陆续培养了300余名学生,还指导学生参加民俗表演《一平方英尺的奇迹》,在米兰世博会上大放异彩。 “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本土文化传给下一代。” 转任教师后,陈福云不改初心,决然要实现新化山歌普及到全县乡镇小学的目标,促使传统文艺薪火相传。

“阅读原文”可欣赏精彩视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