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民歌:千年传唱好生活

2023-05-10 14:56:27

舞蹈《雩娄建县》

    在大别山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河南民歌在信阳,信阳民歌在商城。”诚如此言,商城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尤其是商城民歌,饱含着热情浓郁的地域风情、丰富绚丽的艺术特色,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喷珠溅玉,使中原民俗文化更加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源远流长的历史

    远古时代的商城地区,山大林密,落雨成流,人们在此狩猎采集,一吆一喝,往来应答,这些口头的自然习惯用语及音调形成了商城民歌的雏形并流传至今。如山歌《山答应》、田歌《打吆喝》等仍明显具备上述特点。 

到了汉代,在商城设雩娄县。因雩娄乃求神祈雨的祭坛,所以商地早有唱和伏羲、女娲繁衍人类的传统民歌。六朝时,商城民歌便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习俗,演唱形式即击节(鼓)者载歌载舞。现今的锣鼓唱、车水歌、花鼓唱等民歌仍遗其风。

唐代乃诗词发展鼎盛时期,民歌也相应在曲调风格、演奏形式上有很大突破,载歌载舞极为流行,挑花篮、唱小曲、中盘舞、花扇舞、花伞舞(即杈伞)等为典型代表。

宋代,随着商业发展,适应城市文化需求的戏剧、曲艺等艺术兴盛,一些商城歌舞开始戏曲化。如原只唱小曲的花篮舞进化到能演绎简单故事的二小、三小戏。至南宋时期,宋金相持,大别山为宋抗金基地,平日若无战事,军士沿山坡造梯田种茶,此地便为重要产茶区,产生相当数量的茶歌。由于当时统治者视其鄙俗,不予重视,失传不少。流传至今只有《摘茶歌》、《茶山五更》等少量茶歌。

    至元代,民族、阶级矛盾尖锐,致使风格明快的谣体民歌较为突出。如“石鸡叫、石狗咬,石人推着石船跑。石船下水斑竹炸,十万天兵杀元韃”就是占据金刚台的义军首领余少保传播的一篇讨元檄文。

    明清之际,民间歌谣一片繁荣,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前代,内容十分广泛,反应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日常斗争等各方面的生活现状。还有一些以问答、猜谜方式传播劳动生产、自然科学、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和体会,如揭露分封在商城的明室王子勤火式等盘剥劳动人民的歌谣“勤扫帚,地皮光。朝纳粮,不留糠。抢搜茶,叉袋装,丰年庶民也逃荒”就一直流传至今。

    近代,民歌反帝反封建思想突出;、生活越过越富裕的民歌红火起来;如今,新的时代,新的气象,民歌也注入了新的生命,老歌手焕发青春,新歌手继承传统,他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进行创新的创作,使大别山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无论从审美的角度还是学术角度看,都不愧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一朵。

复杂多样的体式

    商城民歌经历了由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言到长短句杂言的发展过程,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五言、七言、十言及长短句杂言民歌。

五言民歌兴于汉代,盛于魏晋南北朝。商城古属吴楚,体式多属吴歌。特点是押韵以起句韵为准,每行五字,三音部,两双一单,如《八仙歌》:“正月一个正,王母娘娘神。打个蟠桃会,八仙出洞门。”类似这样的民歌在商城有十余首。

    七言民歌比五言多一个音步,容量增大,表现内容更丰富,数量也更多。反映社会各个层面,无所不有,其中情歌占比重最大。逢年过节、庙会祭祀、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随时随地都能听到情歌。七言民歌深为劳动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俗称“五句头”。著名民歌诗人陈有才先生就是创作五句头的好手,广泛运用赋、比、兴的古典手法描绘新时代的新人新事,抒发真情实感,唱起来朗朗上口,无半点矫揉造作,独树一帜,堪称佳话。

十言民歌在商城不多见,众多资料中一首《小尼姑五更》走笔细腻,如“一更//小尼姑/打坐/禅堂”,描绘清晰,清唱顺口简便,故而十言也多用于曲艺、戏剧的大段陈述。

商城民歌的长短句杂言是突破五、七言常用手法的一大发展,大大加强了民歌的容量和表现力度,冲破句式的束缚,平仄押韵更自由,语言更生动活泼,饶有情趣,兼有诸多土语衬词,章法、句法更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如《对花》:“俺出一个一(呀)/俺对一个一(呀)/什么开花在水里(呀)/你这个花名瞒不过去我(也)/(么喂,嘣哎。再嘣,哎哟)/(嘣嘣嘣嘣)荷花(的)开花(柔柔的嘣哎)/荷花开花在水里(那么一子呀儿哟)/(哈里哈里门子儿)/(茉莉茉莉红花)/(哈里哈里门子儿)/(茉莉茉莉红花)/(乒乓,扑哧)/一朵莲花落那么花里及第疙瘩金钱梅花/咳!/(那一那嗬嗨)……”全首歌词中虚衬词是实词的两倍,运用各种物件的碰撞、摩擦等象声词,类似绕口令,以对唱的方式把它们有机串联起来,增强句式的弹性,曲调流利酣畅,感情热烈奔放,形式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广为传唱,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全国诗歌里绝无仅有。

歌伴舞《桂花香开醉天涯》

丰富多彩的种类

    商城民歌的种类是按人们的自然感觉、口语习惯的称谓来分的,从形式上,主要分为劳作时所唱的有领有合的号子,耕作、放牛时所唱的山歌、流行于市镇小哼小唱的小调,节日喜庆、婚嫁典礼欢唱的灯歌,治丧、祭祀的丧歌、孩子们念叨的童谣儿歌等;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其中最富有趣味并深受大众喜爱的,非情歌、生活歌莫属,同时一些传说歌、时政歌及儿歌也因为内容的经典或时代的渲染而一度或长久地为大众传唱。但无论哪一种,都是情不自已,有感而发,最真实地抒发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对世俗压迫的反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和赞美,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如“爹骂娘骂只管骂/唾沫淬脸当雨洒/妹妹今天不出嫁/魂儿飘进情哥家/生生死死托付他”、“生也恋来死也恋/不怕爹妈来阻拦/郎要上山妹开路/郎要下河妹撑船/山崩海枯心也甘”都表达了青年男女相爱而敢于抗争的真实心理。而另一首“三根棒棒垒个窝/三把糠皮搅进锅/富人三楼一席酒/穷人能吃三年多/怒对老天三声喝”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控诉和愤懑之气。更有广为流传的《叹五更》、《小寡妇上坟》等歌谣,唱起来凄凉婉转,深切、细腻地表现了妇女的苦难生活。如今,翻开新的历史篇章,新内容新思想的民歌也应运而生,如地道的商城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田间十分钟》、《一朵茉莉花》、《山歌一唱响连天》、《花轿到门前》等,唱得红火,唱得明快,唱得唯美,唱得惬意,让人耳目一新。

歌伴舞《荷花谣》

崭新唯美的风采

    自建国以来,商城歌舞九次进京,闻名全省,唱响全国,并光荣地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将民歌与舞蹈融合起来的花伞舞、蝴蝶舞、花篮舞等商城特色民歌民舞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越来越多的人热爱、学习、传承着这一民俗文化。如今,商城已有21家注册民间演出团体,群众自发组织的民歌演唱组织则有40个,队伍尚在逐渐扩大中。201462日,商城县组团22人走进央视第七演播厅录制16个民歌节目;每年各类文艺晚会、演出100余次,表演团队遍布城乡,覆盖村组,每个单位都有业余表演队伍,保留各自的节目。歌手云集,頻获大奖。目前,随着建设性文化工程的启动,商城县宣传部推出《诗画商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商城丛书》的纸质版和音像版,以现代化的手段保存了民俗文化记忆,同时开拓了现代人的视野,使之在娱乐的同时,从固有的文化形式中挖掘出潜在的能量和崭新的思想。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尹本禹获1989年全国商业职工歌手大赛民族唱法二等奖;金旭功获1990年央视第四届全国歌手大赛优秀奖;杨静莲被授予信阳民间艺术大师、十佳歌手称号;李鸣凤被授予信阳民间演唱家称号,出版发行演唱专辑《大别山民歌》……年轻歌手李扬参加2003年亚洲音乐节、第六届中国新人歌手大赛,分获一等奖、总决赛奖,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总决赛获优秀新人歌手奖。

商城的灵山圣水养育了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因着发自内心的强烈的热爱、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以及百炼成钢的精湛技艺,常年耕作在歌舞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创作出大量创新、唯美的文艺作品,并有相关人士负责编辑整理,使商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常看常新。

豫风楚韵交融 大别之音悠扬

    信阳优美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优秀的民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商城民歌传递了信阳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诉说了信阳人不畏艰险的生活历程,展现了信阳人坚韧倔强的精神品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国民歌艺坛里独具魅力。商城民歌作为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风楚韵”于一体的珍宝。

为了能为发展、传扬这精粹的民俗文化尽一份力,也为了近距离感受这些民俗文化的唯美,本报记者走进商城,分别采访了商城县文化馆馆长兼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建刚,《商城民俗文化系列丛书之民歌、花篮戏、大鼓书》的总编余水。商城民歌传人石体洁、杨静莲,通过他们的即时讲解和现场表演,我们亲眼见证了商城民俗文化的独到之处,更深切地领略了“河南民歌在信阳,信阳民歌在商城”这句话的真意。

李建刚:民歌离不开政府支持

    今年58岁的李建刚,现任商城县文化馆馆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商城民歌演唱家。他的演唱行腔优美,气势豪放,情感真切,充满亲切的大别山乡土气息。

李建刚回忆,最初接触民歌是在1975年。那时候,自己从商城县艺校毕业后到县剧团上班。当时,每天都要送戏下乡,那时的交通工具还不是很方便,乡里乡外游走演出全是靠几部架子车来运送。

   “记得有一次去金刚山演出,在那个时候,山区都没有环山公路。当地的老百姓给那条路起个名字叫‘通天路’。上山的道路十分艰辛。整条道路都是用小石子铺垫的小路,一不小心都会摔一跟头。为了让村民能听到我们的歌,整个剧团的人挑着道具一步步地爬到了山上。”李建刚说。

    让李建刚最为怀念的有一次,剧团来到商城县上石桥镇送戏。自己在台上唱着民歌,台下的村民不时的鼓掌,连连叫好。路过的学生、赶集的村民、做生意的小贩都围到台下。跟着自己一起唱。“那时,我觉得商城民歌能到这个程度,确实很让我欣慰”。李建刚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们就想唱民歌,因为民歌来源于生活,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很值得我们用更加多元、新颖的形式去展现给世人听。”李建刚笑着对记者说。

    当记者问到如何把民歌更好的传承下去时,李建刚很简洁地说了四句话:“文化底蕴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财政支持是阳光,给他阳光就灿烂。”

    民歌,曾是信阳人自我识别的一组音乐密码,民歌,她也曾化作信阳人血液中的东西,民歌,她再度拥有着显赫文化地位的时刻,可能永不再来。但原生态民歌在内的原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能让她多生存一天,就是这个民族的幸运所在。尽可能完整地保存它,尽可能更好地传承它,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义务也有责任。

敬请关注商城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gh_85de03e8ec66,也可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