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〡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述略

2023-05-10 14:56:27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芦墟山歌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源远流长,是分湖流域人民自已的歌。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是芦墟山歌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山歌精品。发源地芦墟(今汾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吴江市东南面,地处江浙沪交界。清乾隆进士、大学士阮元赞美分湖,留下了“四围春水一芦墟”的名句。


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相传最早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号称“歌王”的杨其昌之口,别名叫《杨邱大山歌》。曾在同治七年(1868)遭江苏巡抚丁日昌禁唱和查处。解放后的前三十年,民间文学虽然曾被大力提倡,但由于思潮的影响及认识的局限,对《五姑娘》的重视和挖掘不够深入。经过十年浩劫,到党的十一届以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五姑娘》迎来春天,《五姑娘》的发现震动了海内外。


今传本主要根据著名女歌手、誉称为山歌女王的陆阿妹(1902-1986)。演唱记录,兼录上世纪60年代初曾搜集到的张云龙、蒋连生、张阿木、赵永明等著名老歌手所唱片段。1979年至1981年期间,张舫澜、马汉民、卢群合作,对陆阿妹演唱的《五姑娘》进行了全面采集和整理。在198112月召开的江浙沪首次吴歌学术讨论会上献出《五姑娘》第一遍整理稿,立即引起轰动,否定了长期以来“汉族无长篇叙事诗”的传统说法,在民俗学界,乃至整个文学艺术界爆出一声惊雷。,海内外三十多家报刊进行报道。《诗刊》、《钟山》、《苏州日报》等多家报刊予以发表或选载。1984年6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89年,入选《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上海文艺出版社)。并先后获得苏州、吴江优秀文学奖、江苏省民间文学一等奖、《钟山》文学奖、全国民间文学三等奖等奖项。分别被编成电视剧、歌舞剧、苏剧、锡剧、沪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广播剧及连环画。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质





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的故事。初见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钱泳(1759-1844)所著《履园丛话》一书中记载的“三姑娘”的史实。三姑娘者,云是吴江之芦墟人,居三白荡边,年十六七,美丽自命,有“桑间”“陌上”之行——这与老歌手们所说《五姑娘》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乾嘉年间是吻合的。在分湖之北,三白荡西的方家浜传下来,确有实实在在的故事。前几年去方家浜采访的学者和民间文艺工作者能亲眼看到留下的杨家火烧场,船坊的石柱、牛楼,杨家后代们还在讲述五姑娘的故事,徐阿天家的姚家埭离方家浜只有三里路,现在还有徐姓人家生活在那里。


《五姑娘》情节是这样的:在吴江芦墟的分湖北岸,三白荡边的方家浜杨家墙门,五姑娘和四姑娘因父母早亡,受到恶兄杨金大、恶嫂“辣椒心”的百般虐待。四姑娘发现了“辣椒心”的奸情,恶嫂就暗下毒手,把她卖往他乡,五姑娘成为恶嫂唯一的眼中钉。邻村姚家埭的徐阿天,到杨家做长工,被恶嫂看中。但贫穷淳朴的阿天在劳动中与孤苦伶仃的五姑娘同病相怜,产生了真挚的爱情。恶嫂嫉恨在心,挑唆杨金大赶走阿天,并要逼死五姑娘。幸好四姑娘从远方逃回家乡,救下胞妹,让五姑娘与徐阿天逃奔外乡,并设计火烧磨房,自焚身亡。三年后,在洞庭西山岛建立家庭的徐阿天,因前去接四姑娘陷入贼手,蒙冤被害。五姑娘寻夫回乡复仇雪恨,杨家起火,恶兄恶嫂被烧死。最后五姑娘在悲愤中投河自尽。一曲委婉动人的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以悲剧告终。


芦墟山歌全部是清唱。不论独唱(即一人唱)、对唱(即“对山歌”)、撩(即一人领唱,一人或多人“和唱”、“伴唱”)均系清唱,既不用丝弦伴奏,也不用打击乐。


《五姑娘》的产生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作依据,经过不断流传,不断加工润色,不断丰富充实,终于成为较完整的长诗。因此它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厚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一场爱情的悲剧,反映了真诚与奸佞、善良与淫邪、美好与丑恶的斗争。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五姑娘与徐阿天的纯真爱情以及四姑娘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同时,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杨金大夫妻的凶残丑恶。整篇诗歌结构严谨,线索清晰,跌宕有致,首尾呼应。全篇将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在叙事过程中,经常出现大段的抒情内容,使叙述增添感情色彩,并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状态,而在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时,又往往夹叙夹议地交代事情的发展经过,很自然地体现出叙事民歌的特色。因此,不论是叙事也好,抒情也好,都能使听者为之动容。很多唱段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寄托着歌手的理想和希望。这一点艺术特质更是山歌最高境界的体现。


《五姑娘》充分运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塑造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不管是正面的三个人物五姑娘、徐阿天、四姑娘,还是反面的两个人物杨金大和“辣椒心”,性格特点都很鲜明,这是《五姑娘》感人至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叙事民歌受到形式音韵和字句等方面的制约,在作品中塑造人物,往往比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文艺作品的难度更大,而《五姑娘》在塑造人物方面却难能可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例如描绘徐阿天与五姑娘初次见面时两人的内心活动,十分细腻准确、丝丝入扣。徐阿天一见五姑娘,也曾为她的美貌所吸引,但随即却暗暗责怪自己,不应该“胡思乱想”、“瞎七搭八”,简短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纯朴的青年农民的形象。而五姑娘的形象,正是通过她和徐阿天贫苦相依、生死与共、坚不可摧的爱情,显得十分丰满动人。此外,四姑娘的聪慧沉静、杨阿大的贪婪可鄙、“辣椒心”的淫邪狠毒,也各以典型鲜明的性格特征,展现在人们面前。


《五姑娘》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没有很扎实的生活底子,很难创作出极具神韵的语言。著名俗文学家赵景深先生为之提诗:“吴侬珠语传渔乡,村叟留歌韵味长。莫道汉家无钜著,悠悠一曲五姑娘。”可谓点睛之笔。


传承谱系及代表性传承人



 相传道光、咸丰年间的“歌王”杨其昌,根据民间的传说,口头创作长歌《五姑娘》,由其传给徒弟孙华棠等,又由孙华棠传于亲生女儿陆阿妹。


陆阿妹(1902-1986),女,1902年5月出生于分湖之滨的杨家浜(今属浙江嘉善县),1937年到吴江芦墟镇定居,其父孙华棠为分湖流域著名歌手,是“歌王”杨其昌的徒弟。陆阿妹从六七岁起就跟父亲学山歌,自幼聪慧过人,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就是他父亲传授给她的。陆阿妹以唱《急急歌》最拿手,有时,一口气能连续穿插垫句两百多字。在传唱《五姑娘》的过程中,陆阿妹不断锤炼,博采众长,使之日臻完美。陆阿妹因其歌艺精湛出色,被誉为“山歌女王”和“江南刘三姐”。


黄庭淼,男,1949年8月生。从小热爱文艺,对芦墟山歌情有独钟。学生时代起就学唱芦墟山歌,在校园舞台崭露头角。在吴江中学就读时期,他参加了当时的“吴江县大联委宣传队”。下乡期间他务农的生产队,与山歌手柯金海的秋田村毗邻,给他拜师学艺创造了机会,并学唱了《五姑娘》片段及其他中、短山歌,从此一发不可收。近十年来,黄庭淼参加了多次重大演出,接待了各级媒体的采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黄庭淼现为芦墟山歌社骨干社员,吴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2010年,黄庭淼被吴江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命名为第二批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价值




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王朝闻在北京听到江苏吴江发现了民间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赞不绝口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后来王老专程到山歌的搜集地——吴江芦墟镇访问了歌手陆阿妹等,又阅读了能看到的各种记录本,而后写成了他自称是“中篇式的读后感《五姑娘赞》”,并亲笔题词:“卓越的发现,伟大的诗篇。”


原《诗刊》主编、著名诗人严辰,原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王鸿,原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士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国潘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相继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推颂《五姑娘》:“堪称为汉族长篇叙事民歌中空前的巨作,完全能够与我国彝族的《阿诗玛》、壮族的《刘三姐》相媲美。”


《五姑娘》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山歌中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一部在民间广泛传唱的,史籍上寻找不到的生动史册。《五姑娘》是研究社会学的珍贵资料。《五姑娘》如一幅19世纪江南风情画长卷,是一部反封建的史诗。在它的内容中,描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礼仪习俗、婚姻伦理以及人际关系。诗歌中褒贬分明,赞扬了真善美,抨击了假恶丑,令受众得到教益。其艺术价值在于,它来自民间歌手的口口相传,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


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演唱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的第三代歌手都一一离世,第四代歌手寥寥无几,老歌手的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三位传承人的年龄都进入老龄。,第四代歌手没有充分的时间向师傅学歌,大多只学了几个片段,现只能利用师傅们留下的磁带、光盘继续学习,努力探索。此外,目前第四代歌手很少收徒弟,后继乏人。鉴于现状,必须采取措施,收徒口授心传,代代相传,让山歌《五姑娘》永放异彩。


目前保护情况



目前,汾湖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以社会事业局为牵头单位的项目保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山歌保护工作,切实加强山歌保护措施,督促保护措施的落实。,指定山歌的地方性保护条例,使山歌保护工作有章可循,真正落到实处。对老歌手(特别是传承人)的生活和身体加以保护和关心,每年体检一次,每年对老年歌手给予适当的奖励或经济补助。积极开展传授活动,完善机制,鼓励每位歌手带一至两名徒弟。


2008年,吴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五姑娘为第二批吴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作者简介:

张舫澜,笔名亚人,1939年出生于吴江汾湖。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员、、苏州市民间音乐研究会副会长、芦墟山歌社名誉社长、分湖诗社社长等。搜集整理长篇山歌、宣卷、神歌《五姑娘》、《鲍六姐》(以上与人合作)、《洛阳桥》、《双富贵》、《杀狗劝夫》、《刘猛将神歌》、《仙鸟神歌》等共30多部。曾主编或参与编辑《中国·芦墟山歌集》、《中国·芦墟山歌续集》、《中国·同里宣卷集》及《南社诗人咏吴江》,参编《苏州民间歌曲集成》、《苏州楹联集成》等。著有《亚人诗稿》及与人合作《顾野王》、《吴江对联集成》、《张翰》、《禊湖画舫》、《垂虹问俗》等。


书里,梦里,心里

相遇在九南居

苏州·黎里九南街15号

合作、投稿邮箱:753563259@qq.com

编辑:张建林   胡兵想    石爱芝   吴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