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亮:长歌一曲城头山——评谭晓春新作《城头山诗典》

2023-05-10 14:56:27

新朋友点上面蓝色字即可关注微澧州分享、传播大澧州文化。在这里,领略别样风情,开启尘封乡愁,回望诗意栖居。

                       


位于澧阳平原的城头山,据考古发掘资料表明,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城,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源头。这个把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的平原上的高岗,实在有太多的奇迹和神秘值得探索值得书写。谭晓春作为当地的一名诗人,也是一个对地方文化颇有兴趣的研究者,想到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去完整地演绎这个神奇的地方,实在是要有些胆量。古人说年过半百不学艺,谭晓春却以这首史诗般的作品,刷新了自己在诗歌艺术追求上的标高。

瑰丽的想象,是整部作品最醒目的特点。一个距今天6500年的古代文明现象,考古学家可能读得到诸多学理的密码,而诗人则只有靠丰富而尽量与历史靠近的想象去弥补。诗人在不违背基本历史原理的前提下,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以神奇的想象描述了先民创造古代文明的点点滴滴,使读者可以像看电影一样获得诗意的审美愉悦。


飞扬的激情,是整部长诗从头到尾都具备的情感色彩。《城头山诗典》总体上是叙事的,而到具体的诗行则多半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谭晓春用他手中一管多情的笔,以他多血质的豪气,不断抒发着对先民生活的景仰之情,抒发了对彼时古代文明次第涌现的感慨,也不断抒发作为澧阳平原子民的骄傲。


内蕴的哲理也是整部长诗的看点。诗人本来就具有探索未知的天性,也常常有从现象上升到本质的慧根。何况谭晓春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诗人,何况谭晓春是一个饱经沧桑且喜欢思索的智者。“活着就睁大眼睛/看清别人也看清自己/看时间由黑变白/看护城河流动的水纹”。这些感悟或者顿悟,是生活给一个思索者宽厚的馈赠。站在今日的澧阳平原回望历史的高岗,站在生活的此处遥想陌生的彼处,大胆的猜测,理性的剖析,禅意的抒发,这些都应该是一个诗人本能而智慧的反应,关键看是否抓住了历史或者现实中,电光石火般倏忽而过的那个引爆点。


还有整部长诗中脱俗的语言。诗歌,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有诗人说诗歌是语言的角斗场,对此我深以为然。素朴的文字,没有一个是生僻的,经诗人的组合,就有了奇妙的诗的韵味在里头,令人咀嚼不已。“攥紧一枚陶片就炽燃了/一团封泥的一幅静止的画/揣起一捧陶土/就点亮了一座炉膛的目光/直到微微颤动的窑火/用尽最后烈焰/化作历史的灰烬”。这是优美中杂有刚健的语言,细节的描绘加上诗人的想象,如电影的特写,生动而又醒目。

谭晓春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打造的是一部庄严、神秘、浪漫的史诗。城头山用自己的神奇点亮了诗人的灵感,诗人谭晓春通过《城头山诗典》完成了一个诗人壮丽的转身。


 
 作者(右)

作者简介

 陈集亮,常德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民盟常德市委副主委,文学评论家,资深媒体人。 


此文已发湖南日报,常德日报等报刊

------------------------------------------------------------------------------------------------------


公众微信号关注:微澧州;weidulizhou

主编微信:anrandailao 真诚期待和您成为朋友!

投稿邮箱:weilizhouwenxue@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