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顺序讲诗歌

2023-05-10 14:56:27

             换个顺序讲诗歌

                          ——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330班)

一、试题再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 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双帆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情、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庭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15.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考点分析

该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15题来看,考点为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讲题过程

332班讲题的时候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从“五看”入手,即带领学生从标题、作者、诗歌、注释、题干去寻找答题点,但学生在最后总结答案的时候效果不是很理想。330班讲的时候,我想,何不如让学生先来说说看?于是,给学生抛出了任务: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再读诗歌,读的时候注意圈点标注,看看哪些地方给你透露出怎样的信息?

(五分钟后)我请轮到今天做课前演讲的同学先来说他读出了哪些东西?生1:从首联来看,“晚”交代了时间为晚上,“独”表明是作者一个人。我补充问他:什么时候的晚上?可以看出作者心情怎么样?生1:秋天的晚上,从本诗的题目“悲秋”可以看出来是秋天。作者心情惆怅、孤独、寂寞,除了“独”字外,从“怅”字也可以看出。我说:其实,从“西风”一词也可以看出来是秋天,西风,即是秋风,多代表萧瑟,离别。

生2:颈联是写景,写了雨、山鸟、井梧。我补充问他:所写到的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生2补充:凄凉、萧瑟,“寒声”就渲染了这样的特点。我说:你再结合14题的C选项来看看,颈联还能看出什么来?生2:还用到了对比的手法,从“乐”和“寒”可以看出来。我继续追问:C选项的所有知识点都可以参考吗?生2:不能,对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就属于无中生有,始终并未体现出来。

生3:从注释①看可以得知,作者被贬了。(其他同学不禁笑出声来)我问:因为什么被贬的呀?生3: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被贬。

这时,生4迫不及待的举手了:从注释③可以看出来,“楚人”这里用到了典故。我问:那这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其他同学马上脱口而出:用典抒情。我说:对了,但是这个最容易找出来的抒情手法,在考试的过程中却被大部分同学给忽视了。(同学们纷纷点头,并迅速动手记下笔记。)我同时补充: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生5:从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关心时事。我问他:这两句哪个字表明了作者的心情?生5:悲。我继续追问:这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生5:直接抒情。我补充:诗歌中常见的“悲”“愁”“怅”“忧”“苦”等字,均是直抒胸臆的标志。同时,“感慨关时事”既照应了前面同学讲到的作者“被贬”一事,也照应了首联中“怅”的由来。为何而“怅”,为何而“悲”呢?

同学们七嘴八舌:担心国家、怀才不遇、孤独寂寞。

我看他们也再无其他词语可说,遍提醒他们:我们在《故都的秋》一课中讲到过:“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古人总爱伤春悲秋,这是在感叹什么?有几个同学小声地说:感叹时光流逝、感叹时节变换。我说:这就对了,诗人对时节变迁的感慨。

那其他同学还看出什么了吗?

没有学生举手,于是我点了生6起来补充,她很小声地说:颔联用到了叠词。“迢迢”“漠漠”,叠词在诗歌中可以增加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这几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一次审题干,重做题,很快他们便自己写出了答案。

附:参考答案

14.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C、E

详细解析:5分,答对1项2分,答对两项5分。C.对“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理解错误。E.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错误。全诗形象看似普通但错杂多样。前三联的语言看似平和实则激扬,尾联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愤激。

15.考点说明: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1)直抒胸臆、用典抒情。(2)①对秋意寒凉,时节变迁的感伤。②对国家时局动荡,危机暗伏的忧虑。③对自己空有忧国之情、报国壮志,却不受赏识,无从施展的悲哀。④对朝廷中某些人安于一己享乐,排挤打压正直之士的抨击。

   详细解析:6分,第一问2分,一点1分;第二问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吾辈愿以一素心,赏语文之美,析语文之义,传语文之情,扬语文之心

——方寸语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壮歌分享交流群